说课稿

时间:2024-12-13 14:13:23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明信片里的城市》。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九年级艺术第一单元《感受都市风貌》中的第一部分《都市印象》。学生对于城市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他们生活在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里,感受着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以此为切入口,第一单元《感受都市风貌》中对古今各座城市的介绍和展示,学生了解到国内外的很多著名的城市。元旦将近,学生用来表达美好情感的方式很多,而明信片是一种既经济又优雅的表达方式。《明信片里的城市》这一课在单元中是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生活、与人交流、给人以温暖的一课,因此本课的教学十分重要。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古今不同城市特点及明信片的历史和构成要素;第二课时用于学生创作作品。通过明信片的学习,学生的视野会更宽广,更加了解和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1、教材地位与教材内容: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指导纲要》的课程理念中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艺术感知、艺术实践、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等过程,全面提高艺术素养,不断开拓艺术视野,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

《明信片里的城市》主要是学生欣赏和了解古今中外各具特点的城市以及明信片的结构、历史及文化内涵等,运用明信片这种既经济又优雅的传递方式,在设计明信片的过程中融入思念、关怀、祝愿以及对自己家乡、祖国的热爱等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在认识美、欣赏美和创作美时与人和谐交流,给人以关怀,而且能树立爱家乡、爱祖国的信念。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是至关重要的,是最能抒发自我情感的一课。

2、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三年初中美术基础科目的学习和部分创作的练习,有了简单的设计创作的能力,正是绘画设计兴趣高涨的时候,对于明信片描绘城市的内容完成已经可以胜任,本课他们了解到能亲手制作明信片送给亲人、同学、老师,会更加感兴趣,迫不及待来完成。

3、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倡我们将知识、技能、情感三个领域目标予以整合,教育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知城市的魅力,了解明信片的作用,用学习过的美术表现手法在自己的巧妙构思下,创作出自己漂亮的明信片,亲手送给自己的亲人、同学和老师。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基础水平,我制定教学的重点是明信片的历史和构成要素,教学难点是明信片的意义和价值。

二、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一套关于城市题材的明信片和奥运城市的明信片。

学生:一张硬卡纸、铅笔、直尺和红、黑色水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1、导入:设置提问,导入课题。

解析:大家寄过信吗?又有谁寄过明信片?它和寄信的区别在那里呢?接着自然过渡到“今天我们要自己制作明信片。”当学生知道要亲手制作明信片送给亲人、同学和老师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兴奋,因为他们又可以把自己的成功展示给他人了!

2、介绍世界上第一张明信片的产生过程和中国第一张明信片的发行时间。

解析:小故事:在1865年10月的一天,一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可是到了邮局信封装不下,没有这么大的信封。正在为难时,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的地址、姓名等写在画的背面寄出,果然,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寄到了朋友的手里。这样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从这一点说明,明信片是艺术家和邮政职员共同发明的。后来国家专门印制这种卡片,在1869年10月1日把这种卡片称为明信片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发行。因此奥地利成为世界上发行明信片最早的国家。

(中国第一张明信片的相关信息课后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查找。)

3、通过上面的小故事和对教材的学习学生简要概括什么叫明信片,讨论回答。

解析:1)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投寄的有信息的卡片。

2)在一面上有一种装饰(如一幅画)等这类的卡片。

3)贴上邮票,或者邮局已盖章了的卡片上面注明邮资已付(老师出示一张明信片讲解会更好)

4、明信片的组成形式:

解析:书上第5页左上角小字里面有注解,请一位同学来介绍。

5、欣赏“城市风景明信片”。

解析:以老师手中“以城市为主题的风景”明信片来欣赏。再欣赏奥运发行的明信片,如以鸟巢等为主题的明信片。

6、明信片的构成要素和格式。

解析:拿一张明信片为范本来解析它的构成要素,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跟着画出一张明信片的格式。主要图案先留着,接着下一节课的课题明信片的创作。

教学反思:一节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完成明信片的学习。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足球绕杆练习技术,下面我把上课的思路与流程说一下。

一、指导思想

本课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知识的同时,得到快乐,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

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运动项目,运球绕杆技术是足球比赛中运球过人射门的一个缩影,它既是前面所学足球基本动作的应用,也是今后足球教学的基础,它融素质、技术与智慧为一体,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懂得行足球绕杆练习技术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领以及传球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在运球过程中合理运用左右脚运球,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

3、情感目标:学生乐意表现自我能力,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积极探讨、互帮互学,培养团队意识。

四、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共有50人,男女各25人。本课为新授课。学生身体正处于发育期,运动技能有差异,个别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掌握技术较差,所以本课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1、直观教学法:课中基本动作由教师亲自示范、讲解,做到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讲解清楚,示范到位,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纠正错误法:在练习中针对 ……此处隐藏9702个字……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与市井之间……”

(1) 师:你从哪些关键词感受到它很“平庸”呢?

(2)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了“不会”“也不会”“不能”这些关键词去体会它的“平庸”。

(3)师:那么,它会些什么,又只能做些什么呢?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CAI:

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不能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只会低飞,只会跳跃,只能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与大禽类相比,它是多么平庸呀!

(4)师:是啊,与那些会翱翔、会盘旋的大禽类相比,它真是微不足道、平庸至极!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通过练习,麻雀与大禽类之间的差距形成鲜明对比,学生不由得从心底里感慨麻雀是多么“平庸”啊!

以上环节我设计的意图是:任何语言训练都需要通过“读、写”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相机引入了几处练笔与拓展,让雀儿的形象跃然眼前,对它的“忙碌、平庸”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过渡)在此基础上,我继续紧扣中心句,提出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即核心问题:为什么作者认为它“不羞愧,不自卑”呢?

由此进入到第三个环节:抓词扣句体会 雀儿深铭心中

学生们很快发现了文中第6段中的一个重点句:

CAI: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

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通过自读,学生们汇报体会:从“坚忍”、“欢快”、“有责任感”这些关键词体会到了,麻雀总是叫个不停、忙个不停,很坚强、快乐的活着。

正如课前对学情的分析一样,学生的理解只停留于文字表面,比较肤浅。这时,我相机出示了句式比较,让学生在对比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

CAI出示: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孵蛋和育雏……活着。

学生们感到:去掉这三处形容词,文章逊色很多,感受不到周涛先生的情感倾向,也很难读出自己的感情。

教学到这一步,我又相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教师演绎)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在最难熬的冬天和夏天,或者当雀儿面对遭遇时,它是怎样地活着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CAI出示:

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雀儿依然坚忍地活着。

夏天,烈日炎炎,酷热难当,雀儿依然欢快地活着。

当雀儿遭到追赶、啄咬时,雀儿依然坚强地活着。

为了自己的孩子,雀儿必须乐观、有责任感地活着。

师:是呀!雀儿就是这样“坚忍、欢快、有责任感”“不羞愧、不自卑地”地活着啊!让我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师: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我相信在大家的心里,这绝不仅仅是一只“忙

碌平庸”的麻雀那么简单了。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关联

词,来表达你对雀儿更深的认识吗?

CAI出示:

虽然雀儿 ,但是 ,依然 地活着。

生1:虽然雀儿长得不好看,叫声不好听,但是它一直欢快地叫着,依然乐观地活着。

生2:虽然雀儿不能翱翔长空,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依然有责任感地活着。

生3:虽然雀儿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是它没有屈服,依然坚强地活着。

师:是呀!麻雀在忙碌的生活中,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它始终乐观、坚强、有责任感。难怪作者会产生深深地敬意,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

——“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设计说明:在这个环节中,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抓词扣句,由字面理解到对比理解,由想象理解再到个性理解,层层剥笋、步步推进,理解了“不羞愧、不自卑”的含义。尤其是通过2个拓展练习,引导学生由外而内,整体、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麻雀的形象,同时听、说、读、写、思的语言训练,使三维目标整体达成,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个环节:图文并茂想象,雀儿点缀生活

课文进入到第9自然段,作者以审美的眼光重新看着窗外的雀儿,用精妙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四幅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了雀儿的点缀。

CAI出示: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我着重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文字的精妙之处。学生们很快就发现:这段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的手法:把雀儿比作活标点,形象地写出了雀儿体形小巧、形态各异的特点;排比句流露出对雀儿喜爱欣赏之情。“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同学们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把这美丽的瞬间定格在自己的脑海里吧!”(配乐读)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赏析精彩语段,变“话”为“画”,对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接下来就是本课最后一个环节:隔窗放飞思想,雀儿唤醒生命

紧扣课题,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理解课题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作者看的仅仅是雀吗?他还看到了什么呢?”原来作者是透过看雀来看人,看的是生活中像麻雀一样生活的人,虽然很忙碌平庸,但依然快乐地生活着。

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当学生谈到身边的普通人时,我展示了一组生活中平凡人工作的画面,让学生静静地看,静静地思考,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同学们,这就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平凡人,踏踏实实地工作,本本分分地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透过这一扇窗户,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尊重和敬佩!让我们怀着这份对生命的敬意,对生活的热爱,再读一次课题吧!——隔窗看雀

四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学生们由看雀引发对文章层层深入的思考,入情入境地读书,扎实有效地练习,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记忆和收获。而我也收获了更多。

我引导学生走近雀、认识雀、理解雀、敬重雀,层层剥笋地认识了麻雀的形象;用自主、探究、品读、感悟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尤其是,我把作业引进了课堂,通过扎实有效地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落实了语文高效课堂,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当然,课堂是一门永远充满的遗憾的教学艺术,如果在对学生的评价反馈的语言上,我能更精炼,更丰富一些就更好了。这需要我今后不断地锤炼课堂教学语言,培养教学机智。谢谢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